鲜胚、冻胚、囊胚,该如何选择?成功率哪个更高?

您这个周期不适合鲜胚移植。

“为什么啊”

李女士和刘先生经过试管准备、促排卵、取卵,三天后满心欢喜的来到生殖中心准备胚胎移植了,却被告知这个周期不适合鲜胚移植。

我要移植鲜胚,她们说鲜胚成功率更高,害怕冻死了。”

我要移植囊胚,试管的姐妹们都说囊胚最好。”

诊室外,一群试管姐妹们也正在讨论哪种胚胎更好......

大家常常听到“鲜胚”、“冻胚”、“囊胚”,可是又傻傻分不清,到底是“鲜胚”好还是“冻胚”好呢?“囊胚”又是个啥子呢?

区别


鲜胚、冻胚、囊胚


胚胎的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常受精后第3天的正常胚胎应该是发育到6-14个细胞,这种胚胎我们称之为有效胚胎。如果选择这时的胚胎进行移植,就是所谓的鲜胚移植。打个比方:1月14日取卵,1月17日进行胚胎移植,就是鲜胚移植。

如果当日不选择移植,而是继续培养2-3天,部分胚胎会发育成囊胚。这时进行囊胚移植也称为鲜胚移植,具体来说就是新鲜囊胚移植

囊胚培养有利于进一步筛选出发育潜能好的胚胎,但不是所有胚胎都有机会到囊胚这一步的,会有部分患者因为胚胎没有发育到囊胚而无法移植。

如果第3天的胚胎被保存在-196度的液氮中冷冻起来,就是大家俗称的冻胚。随着胚胎冷冻技术的进步, 冷冻胚胎解冻的复苏率可达98%以上,而且冷冻几乎不影响胚胎的发育潜能。

一次取卵周期可以形成好几个可移植的胚胎,但每次仅需要移植1~2枚胚胎,我们也可以将剩余胚胎继续培养2-3天形成囊胚后再进行冷冻,就是所谓的冷冻囊胚。在适宜的时机将冻胚解冻后移植,就称为冻胚移植


D3好还是D5/D6的胚胎好呢?



在交代胚胎的时候,如果你的优胚大于4个以上,医生一般建议直接养囊胚,或者是最多冻2个D3的胚胎,但是在这个时候很多患者不理解,认为不保险,希望D3胚胎给她多冻点,担心把胚胎“养死了”。


👉 为什么医生一般不建议多冻D3胚呢?

D3胚发育到D5胚,这中间有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只有发育潜能好的胚胎才能继续发育成囊胚,那么这样的胚胎才更容易着床。

因此,在复苏时,我们会优先选择优质的囊胚。若全部都是D3的胚胎,那么我们就不能第一次就选择最好的胚胎移植,从而不能一次达到怀孕的目的,对患者来讲可能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费用。

适应症


鲜胚、冻胚、囊胚


鲜胚


鲜胚移植的条件:一般都是抽血结果达标、子宫环境好、内膜厚度正常、没有腹水等。

哪些人不适宜进行鲜胚移植?


  • 超促排卵所得卵泡数量较多超过20个、血清E2值较高超过20000 pmol/L,有卵巢过度刺激高发风险。

  • 有输卵管、子宫息肉、宫腔积液、等明显干扰胚胎着床需要手术治疗者。

  • 子宫内膜薄,厚度在7mm以下者。

  • 取卵术后感染、发热等。

冻胚


冻胚移植的条件:在试管疗程中因卵巢过度刺激或其他身体原因不宜进行鲜胚移植的患者。

冻胚移植适应于:


  • 取卵后,女方出现子宫内膜过薄或过厚、孕酮高反应、卵巢过度刺激、发热、腹泻等情况,导致当月不能移植新鲜胚胎,需把胚胎全部冷冻,待身体恢复后再移植;

  • 鲜胚移植后未受孕,还有剩余冻胚,可进行冻胚移植;

  • 第一个孩子已经出生,还想通过试管婴儿技术生育二胎,且之前有剩余冻胚的夫妇,可解冻胚胎来孕育二胎。‍


囊胚



囊胚的培养有利于进一步筛选出发育潜能好的胚胎,但囊胚培养要求条件高,不仅要求患者的胚胎数量质量好,对医院实验室及技术操作要求也很高,成功率一般为50~60%,医生一般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与合理的养囊建议。

一般来说,这几类人适合养囊:


  • 年龄相对年轻,卵巢储备好,获卵数理想,其囊胚培养的风险较小

  • 输卵管性不孕、有宫外孕病史的患者

  • 多次胚胎移植,但反复种植失败者


虽然囊胚成功率高,但是要有足够的胚胎才能养囊,因为养囊有风险,可能胚胎养不成囊,就没有胚胎移植了。

成功率


鲜胚、冻胚、囊胚


在试管婴儿中,鲜胚、冻胚、囊胚移植的妊娠率是因人而异的,需要依据不同情况而定。

整体来说:囊胚 > 冻胚 > 鲜胚


鲜胚移植:最自然的移植状态,但是相对而言,鲜胚的成功率小于冻胚跟囊胚。

囊胚移植:囊胚在体外存活时间较长,分裂出的细胞数量比较多,体积较大,着床的成功率在三种移植中最高。但是早期胚胎能不能培养成囊胚,这个对于胚胎质量,还有实验室设备以及人员的要求都是比较严格的。稍微控制不好就会毁掉的。

冻胚移植:需要经过液氮的保存,然后再解冻。在冷冻和解冻的过程中,有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总会把质量比较差的胚胎淘汰掉。相对于鲜胚来说,成功率会更高一点。


无论是移植鲜胚、囊胚还是冻胚,在成功率方面都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医生会综合考虑个体情况给出合适的建议。所以大家不必过分纠结,不管是哪种移植方式,都有各自的利弊,建议大家听取医生的意见后做出正确的选择。请相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本文部分来自网络,如需联系删除。

您可能感兴趣

13100631922 扫描微信